典故大全

典故,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是指一个故事、传说或历史事件,作为某个言语表达、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等的一部分时所扮演的角色,这个故事通过表述而得到的套话或隐晦的提醒。典故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化积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典故大全。

一、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是指君主将权力交给宰相代为理政并在幕后指导。这一史实最早见于唐代太宗李世民的《简文帝实录》,而名声较响的却是明代郑贵妃与王振〈《明史》卷一〉之事。据说,郑贵妃暗中扶持宰相王振,使他成为明英宗的重臣,并教他如何在幕后指挥政事,尤其是用“垂帘听政”的方式操纵皇帝。随着这种势力越来越大,大明朝遂因此陷入内乱,在明英宗被俘并在燕京即位之后,王振也因此被打压,并最终被杀。

二、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个由来已久的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中:“开门直入,见山是山。”它的意思是“开门就看到山,形容事物非常明了、简单,不拖泥带水”的意思。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主题鲜明,不绕弯子。要想开门见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点,需要话题敏锐,用词精准,对人对事都具有深度思考。

三、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是出自唐代张衡的〈西京赋〉中:“卧虎、藏龙、沙场震变,悬梁刺股,负薪采药。”悬梁刺股指的是古代读书人为学习文化知识精神操劳的一种艰苦方法,比喻极端刻苦地学习。背诵古代声名赫赫的文章、背诵《三字经》一直都是古代读书人的必修课程。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会进行悬梁刺股、夜以继日般的刻苦学习。

在到了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悬梁刺股依然出现。那些正在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甚至要半夜起来读书写字,为考试增强信心。

总之,典故是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特殊环境下留下来的记忆形式。而这些典故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常常深深打动着我们。也是今天我们对过去历史的一种回顾和延续。

正所谓,“不忘历史方能开创未来”,我们应该继承和传承典故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填补自己的文化缺口,从中汲取智慧,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